在我生孩子出院回到娘家月子的第一刻,我媽在我們下車的那一刻,他就抱著嬰兒進家裡介紹環境,這裡是廁所大便洗澡的地方、這裡是房間睡覺的地 方......,
我很納悶為何要抱著剛回家的嬰兒做這些事情,
我媽告訴我「孩子都會認環境,回家第一刻馬上介紹環境,這樣小孩生活習慣才會比較快步入軌道 也比較不會害怕」,
是的,我生了兩個孩子,兩個都是這樣的介紹,我後來發現這真是有他的道理在!
記得寶寶當初四五個月的時候,只要我一起身,他看不到人就會開始焦躁,
所以每次我要離開他視線,我都會說「等、等喔」,
即便他還是哭我仍然每次都這樣告訴他,漸漸地他似乎懂了,慢慢地也比較不擔心了!
六到八個月左右開始會認人,這樣的焦慮更是嚴重,當下我就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應該好好建立了!
其實那時候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聽得懂,我只要起身我就會說「馬媽要去廁所喔,等喔」、「馬媽要去關火喔,等喔」、「馬媽離開一下下而已喔,等喔」,
還會提醒他「馬媽不會走遠喔,不要怕哦」,漸漸的我發現只要在家裡的範圍,他比較能接受媽媽短暫離開了耶!
到了帶出門,我會告訴他等等會遇到誰,可以說某某某(可能就是叔叔阿姨之類的)好,不會表達的時候就拉著小手揮動就好。
大了會表達了也不強迫他一定要這麼做,我覺得我必須做好教導他的責任即可,覺得總有一天他會做到的!
有一次跟朋友見面,他要他的小孩對我說阿姨好,
小孩沒說,朋友則說「你怎麼這麼沒禮貌」,於是他的孩子哭了......,
我覺得這個孩子受傷了!
其實,孩子往往除了缺乏安全感,更是會有害羞的一面,何必需要急於要他表達他害怕表達的呢?
是不是可以在離開後再說明一次,告訴他「你今天很棒了,下次可以不要這麼害羞呀」,
想必孩子在鼓勵下自信心也比較不容易受傷,這天,我又上了一課!
其實孩子的陌生與認人這都是成長的一個過程,不必急於孩子快速的符合大人的期待,反而揠苗助長,讓孩子更加的陌生、害怕,
往往大人的一個微笑反而更能帶領著孩子化解這個對於世界的很多問號,給他們多一點時間探索,他們也會創造出更多不同凡響的表現喔!
孩子,加油,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我的做法也許大家也可以參考試試看:
1.陌生環境的先行介紹。
2.請(訓練)孩子稍微耐心的做等候避免習慣性焦慮。
3.下一個場景將會有哪些人物出現的先行介紹。
4.給予孩子多點時間探索陌生的人事物。
5.不責備孩子的禮貌,因為他們只是害羞。
6.手邊教材在平日可以多做引導。
7.常與多數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外出、旅行,也可以認識很多不同的家庭人物。
8.鼓勵常常到不同的室內(親子館、百貨公司、餐廳....)與戶外(牧場、公園、海邊....)場所認識更多環境。
我一直認為怕生與認人都是孩子保護自己的天性,並沒有什麼不好,
適度的怕生反而是好的。
因為杉杉是我第一個小孩,我的作法讓他不太陌生與怕生,
未來妹妹的成長我也會循序這樣的模式走下去....。
留言列表